【新闻走基层(47)】用心带领团队——访园林与建筑学院教师李琦玮
【编者按】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新闻宣传工作者最好的老师。走进课堂寝室,感知校情班情,观察改革发展,体味师生冷暖,回应群众关切,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清新鲜活的语言,推出一大批“接地气”、“有人气”的新闻报道俨然成为了校园每名新闻宣传工作者的责任。
一棵树,根扎得深,才会枝繁叶茂,充满活力。经研究决定,学校在校园网、校报、校园广播等校园媒体推出《新闻走基层》系列栏目,对焦一线师生、报道他们在幕后做出的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努力。
今天的《新闻走基层・教师风采》走进我院园林与建筑学院教师李琦玮。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他似乎无时无刻都在为他人解惑。他身穿着黑色T恤,上面印着追梦的字样,利落的短发,微胖的身躯,热情的言语,亲和的笑容像一阵暖流流淌在人心间,给人一种分外亲切的感觉。他就是李琦玮,园林与建筑学院建筑专业教师。
在31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他被评为我院优秀教师。记者对其进行了采访,听他讲述背后的故事。
大学毕业后的他原本在外省的一家企业工作,从事于海西开发。由于父母都在赣州任教,他希望能时常陪伴父母,同时也受父母都从事教育事业的影响,2009年,他辞去了优越的工作,选择了环院。“虽说在企业工作对自己的发展会更好,但对于我来说陪在父母身边更为重要。”他说。
入职以来,他先后承担了《混凝土及砌体结构》、《房屋建筑学》、《工程项目管理》、《土木工程概况》、《建筑材料》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每年独立开展《房屋建筑学》的教学实训指导工作。2009年,在学院的指导下,他组织了2支队伍,第一次参加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并于当年取得了江西省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的成绩。2010年,队伍扩大到了12支,还入围国家赛,并获得了全国二等奖一项。
“我从未要求学生一定要拿奖,而是和他们一起学习,让他们快乐地学习。”李琦玮说。目前,他依然带领“筑梦队”的学子参加“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展示”,获得了众多奖项。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条件和经验不足,他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凭着不为拿奖而拿奖的理念,只是共同的兴趣,让大家以快乐学习的心态去自主学习,逐渐以优异的成绩一步步地成长发展起来。
参加团队竞赛的同学有一种现象,很多学生都希望加入他的团队,但要求不参加比赛,因为很多同学不够自信。李琦玮告诉他们,大家代表的是环院、是江西省、甚至是全国,他们会的你们也会,你们不会的他们未必会,你们是环院的最高水平。
经过比赛后,同学们发现其实自己并不比人差,一点点的成绩逐步建立起了信心。“其实现在比拼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同学们的智商都不会差,能够将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热情调动起来,融入队伍才是获胜的关键,希望每个进入他团队的同学都能有一份归属感。也希望大家感恩这个平台,因为人最重要的就是自信,通过它建立起自信是一生受用的。”李琦玮说。
说起他的团队时,李琦玮的言语中流出满满的自豪感。他现在负责的团队——“筑梦队”名字是同学们取的。筑梦队分为六个小团队,不同的方向,分别对接不同的赛事,针对性很强。
关于团队培训,他采用传帮带的形式,以大三带大二的,大二带大一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样的人才会吸引同样的人。选人才并不需要他在某方面非常厉害,这些都可以学,同学们的合作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团队的和谐是很重要的。同学们进入团队后,他按照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优势进行适当的调整,调动同学的自主学习热情。”李琦玮对于团队凝聚力尤其注重。
在李琦玮看来,最值得珍惜的是比赛过程中彼此间建立的感情,做一件事功利性不要太过强烈,好好享受过程中的相遇、交流那些才是最弥足珍贵的。
在带团队竞赛过程中,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建模比赛的国际赛。从进入全国比赛到国际比赛,用了一年的时间,最后比赛的时间是在大年初四,同学们和自己都不能回家过年,大家难免会想家,但是大家都坚持下来了。“能够坚持下来靠的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大家都想坚持,一起坚持下来。”他说。最终比赛获得了国际交叉学科建模竞赛二等奖。
他希望同学们学能够踏实地学,玩能够尽情地玩。有时候学生烦躁时,他甚至直接带他们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带他们出去散心。在他看来,这也是一种收获,是成长路上不一样的风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是他对学生的无限希冀。
他用坚持赢得了系列比赛,用真挚的情感赢得了同学们的心,更赢得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文/学生记者团李海燕、曾雪)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