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走基层(69)】扶贫队员曾权的一天
【编者按】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新闻宣传工作者最好的老师。走进课堂寝室,感知校情班情,观察改革发展,体味师生冷暖,回应群众关切,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清新鲜活的语言,推出一大批“接地气”、“有人气”的新闻报道俨然成为了校园每名新闻宣传工作者的责任。
一棵树,根扎得深,才会枝繁叶茂,充满活力。经研究决定,学校在校园网、校报、校园广播等校园媒体推出《新闻走基层》系列栏目,对焦一线师生、报道他们在幕后做出的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努力。
今天的《新闻走基层・教师风采》聚焦我院工业与设计学院教师曾权。
曾权,我院工业与设计学院教师,2016年初被学校派往国家“十三五”贫困村赣州市于都县仙下乡龙溪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如今他已经驻村七个月了。图为曾权在仙下乡政府宿舍起床刷牙,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国家“十三五”贫困村龙溪村位于仙下乡西北部高山丛林上,交通极其不便,全村456户人家共2450人,其中大部分是贫困户,村民房屋散落分布在各个山腰。龙溪村农田以梯田为主,由于较高的海拔特和特殊的气候,这里适合毛竹、生姜的生长,而水稻每年只能收获一季,村民收入来源较为单一。
在龙溪村村口,曾权遇到了正在稻田干活的两位村民,从没下过农田的他来到田里为他们解读于都县出台的精准扶贫种养业“以奖代补”政策。
曾权第一站来到了龙溪村小学,这里有295名学生,其中185名为留守儿童,了解到这一情况,在学校从事艺术设计教学的曾权制作了十几个石膏玩具模型带给村里的留守儿童。图为曾权正在给卡通石膏上色,留守学生睁大眼睛好奇的盯着看。
一段时间的密切相处,曾权成了留守儿童中的“孩子王”,面对镜头孩子们笑得格外开心。
拿着自己亲手上色的卡通石膏玩具,留守儿童们不舍的与曾权挥手告别。
从小学出来,曾权和龙溪村村主任毛陈长还要去走访村里一户较困难的贫困户,经过近一小时的山路跋涉,两人来到贫困户李冬阳家中。
李冬阳家庭贫困,一家五口还住在上世纪80年代盖的土坯房中,生活潦倒。为了帮助李冬阳家尽快脱贫,曾权为不怎么识字的李冬阳详细解读扶贫项目中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等与他息息相关的扶贫政策。
共同劳作后,曾权与李冬阳一家同桌同吃,亲如一家。
“甜香辛辣龙溪姜,赛过远近十八乡,有如冬笋脆如藕,一家炒菜满村香。”生姜是龙溪村主要经济作物,在唐朝年间龙溪村就有种生姜的习惯,这里每家每户都有地窖储存生姜。图为曾权在地窖里帮生姜种植户黄观凤装箱。
图为曾权和黄观凤一起把装好箱的姜搬出地窖。
为了帮助村民尽快销姜,曾权和毛主任走遍了周边多个乡镇超市,终于联系到了几名经销商贩前来收姜。图为曾权为黄观凤结算卖姜的收入。
我院还与龙溪村共建了“大爱有姜”合作社,发挥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优势,共同搭建电商平台帮村民销姜。
结束了村里的工作,曾权从龙溪回到了宿舍,来不及稍作休息就又开始整理村里的文件资料……对曾权来说这一天的行程虽然辛苦,同样也收获满满。
(图文:宣传部肖朕、设计学院 编辑:何佑华 初审:赖艳艳 复审:沈林)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