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媒体关注>详细内容

“低碳”热效应驻市高校开垦“新生文化”

发布时间:2009-12-20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字体:

    12月14日,江西理工大学金属材料081班同学的手机都收到“我们一个月内搜集的矿泉水瓶一共卖了60元。”这样的一则短信。 
    随着全球气候大会的召开,“低碳生活”也成为众多人的追求和准则。记者在驻市各高校采访发现,“低碳一族”在高校人气激增,“低碳生活”也逐步地影响大多数驻市大学生,形成一片校园“低碳”热效应。

  高校学生从自我做起接力棒式传递热效应

    刘丹是赣南师范学院的学生,最近刘丹所在的宿舍制定了一系列“经济减排制度”。“省电,宿舍电脑待机不能超过10分钟;省话费,短信一律登“飞信”;省钱,逛街一个星期最多一次……”刘丹向记者介绍到。刘丹解释道,“其实我们不是为了简简单单的省钱,投身到‘低碳一族’整天琢磨着如何地去省钱,我们感觉到快乐。而且这还有助于我们理财、合理安排生活,也为社会‘低碳’作了贡献,这么好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学习低碳知识,我们深刻了解到了低碳的重要。”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大二学生陈名告诉记者,他们已经郑重承诺,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每人每周减少1千克二氧化碳排放。

  倡导节约型校园高校积极引导新生文化

    面对校园里“低碳”的热效应,驻市高校纷纷给予回应,充分发掘内在文化资源,加快创建节约型校园的进程。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院、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等高校纷纷借助校园网、校园广播、辅导员博客、QQ群、飞信群、校报、校园橱窗等平台,帮助学生树立节俭意识,养成节约习惯,形成俭朴风尚。

    据了解,江西理工大学还组织志愿者们走上街头开展废旧物品交换活动,用环保袋与居民的旧塑料制品、旧书籍等物品交换;并将宣传低碳生活的传单和以树叶、旧海报为原料制作的新年贺卡发放给学生,号召大家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加入到低碳生活的行列中来。 樊启哲 刘其鑫  沈林 记者明心武

原载《赣州晚报》2009年12月19日

分享到:
【打印正文】
点击展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