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媒体关注>详细内容

江西副省长孙刚赞许职业院校“工学交融式”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10-05-06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字体:
江西副省长孙刚赞许职业院校“工学交融式”人才培养模式:
这样的学生好就业
 
□本报记者 徐立明 李心0 沈林
 
“你们把公司搬到了学校,把课堂放到了车间,学生可以一边上课学理论,一边动手搞实践,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好就业!”江西省副省长孙刚在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调研时,对该院“工学交融式”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还指出,与企业充分对接、深度合作,是高等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有效举措之一。
 
“经过多年调查、研究与探索,传统的培养方式严重制约着社会急需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这就需要高校根据市场需要适时、及时作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肖忠优说。于是,该学院推出了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交融式”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合作企业、校办企业及社会相关行业单位,将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的目的。
 
校内建起“教学工厂”
 
“教学工厂”的实质是将工厂环境引入学校,在校内建起与工厂运作模式相同、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工厂。“在集教学与生产为一体的‘教学工厂’中,学生一边学、一边做,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接轨。”该院机械与电子学院院长梁泉生说。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还提出了专业发展向公司化转移的思路,在专业设置上按公司的模式进行设置,依据专业特点建立一个以培养学生实践为主、服务教师教学的注册公司。目前,该校已经组建了以学校专业群为技术依托的绿环园林公司、信达电脑公司、涌鑫机械加工厂、汽车驾校、投资理财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近十家校办实体。学生在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可以直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合一”的“直通车”在这里成为现实。
 
将毕业生“送到工厂”
 
“除了将工厂引进校园,我们更多的是将学生送到工厂。”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副院长廖忠明说。通过积极联系校企合作单位,以及教师推荐、学生自主选择等多种方式,学院绝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都将进入企业,在与所学专业相吻合的岗位上进行顶岗实习。在半年时间内,学院的专业指导教师团队也将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与企业安排的兼职指导教师一起,把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施最后一个环节的“学做合一”。
 
2009年,学院超过50%的毕业生都在顶岗实习期间签下了就业协议。
 
课程改革以市场为导向
 
人才培养质量是影响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通过邀请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建立起专业信息预警机制,促进学院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
 
一方面,学校把专家学者、企业人士请到校园,探讨如何培养“行业企业更青睐的人才”。在该校举办的2010中国家具产业发展与人才开发论坛上,200多名省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围绕学院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家具人才展开了讨论。
 
学校还通过邀请企业老总到校为学生上课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企业素养”。这个学期,江西鼎信房地产咨询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赖纪光等20多名企业高管担任了该校商学院“房地产估价理论与实务”等课程的任课教师。“我们清楚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这样教育起学生来就更有针对性。”赖纪光说。
 
不久前,该院汽车工程分院与广州本田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奇瑞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等6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学校按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尽量使毕业生的能力与企业岗位的需求相符,并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任兼职或客座教授;企业参与学校的专业改造和课程改造工作,把行业技术需求反馈给学校,共同完成相关课程的改造;学校组织精干力量参与企业的相关产品研发工作,企业作为学校的新生始业教育基地和毕业生实习基地、教师研究基地,为师生的社会实践提供场地和技术指导。
 
此外,从2009年起,对当年毕业生协议就业率位列倒数的5个专业,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适当减少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就业率前5名的专业适当增加招生计划。
 
近年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院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2009届的10多个涉林专业就业率均为100%。2010届毕业生也遭到了用人单位的“哄抢”,涉林专业的毕业生已经“所剩无几”。
 
 
原载《科学时报》2010年5月6日第2版要闻http://news.sciencenet.cn/html/showsbnews1.aspx?id=231787
 
分享到:
【打印正文】
点击展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