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公共服务>通知公告>详细内容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办学水平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2016-11-24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学校办学基本情况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是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坐落在江西省赣州市。学院创办于1953年,20024月,升格为大专层次普通高校。“环境塑造心灵,绿色孕育希望”,近六十年的薪火相传,按照“立艺树人”的校训,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建设、特色发展与产学结合之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学院校园面积887378平方米,建筑面积323929平方米,固定资产4.2121亿元,图书馆藏纸质图书68.15万册。校内实践基地17个,工位数4280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4个,省级实训中心2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189.51万元,校外实训基地161个,其中下属油山实训基地1万余亩。

学院下设8个二级学院,目前招生的高职专业44个,2个应用型本科联合培养专业,学院学历教育在校生数9168,教职工774人。其中教育部/财政部专业服务提升产业发展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示范建设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2个。学院紧密结合江西“绿色崛起,生态立省”战略和林业事业快速发展实际以及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规划,科学分析林业、环保发展需求和全国林业职业教育发展形势,明确提出了“立足林业,服务地方,致力环保,建设全国一流林业职业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不断巩固和凸显林业生态人才优势,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区域林业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建成林业技术专业、园林技术专业、资产评估与管理(森林资产评估方向)、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室内设计专业五个省级示范专业,并以此为依托,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发展。同时,兼顾目前人才市场需求量大、地方人才紧缺的专业,形成了以林业为基础,生态环境为特色,理、工、农、经、管、艺等多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三十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江西省森林校园”、“江西省园林化单位”和江西省“平安校园”等称号。

二、人才培养工作情况

(一)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

以省级示范院校建设项目、60周年校庆、《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章程》制定等为契机,坚持以师生为本,总结和凝练了“特色办学、开放办学、合作办学”的办学理念和“生态为根、质量为魂、创新为重”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培养具有艰苦奋斗精神、生态文明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服务林业建设、环境保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根本任务,确立了“建设全国一流林业职业院校”的奋斗目标。

“十二五”期间,学院坚持“以林业为基础、生态环境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学院学科专业延展到涵盖财经大类、电子信息大类、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交通运输大类、旅游大类、农林牧渔大类、轻纺食品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水利大类、土建大类、文化教育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装备制造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等14个专业大类50个专业。重点建设了“林业技术、园林技术、室内设计技术、资产评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向)、环境监测与评价”为龙头的五大专业群。使五大专业群的在校生规模、师资力量、教科研成果等位居学院前列并均已入选省级特色专业,其中园林技术和室内设计技术还列入了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产业服务能力的重点建设专业。经过近60年的发展,以专业特色鲜明。

(二)坚持开放办学,深化合作办学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大力推进校行、校企、校地、校校及国际合作。与中兴通讯、中锐汽车、铁汉生态、鲁班家具等大型优质行业企业开展了深度校企合作,与龙南县、赣州市章贡区等地方政府开展了校地合作,与江西省森防局等行业单位开展了校行合作,与北林、南林等林业大学建立了校校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学院探索了集团化办学之路,牵头组建了江西林业职业教育集团,横跨企业、院校、政府、行业、科研院所等领域,成员单位达132个。与韩国大邱加图立大学等确立了专本一体的合作项目,与台湾大仁科技大学、龙华科技大学开展为期4个月的交流生项目。

“四个合作”办学基础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林业技术专业与江西省林业厅及其部门、林业企业等合作,创建了“一干五枝五段”人才培养模式,与林业厅和地方林业局合作,首开林业“三定向”培养模式;园林技术专业与赣州市园林局、当地园林企业、深圳铁汉生态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创建了“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与江西省南康市政府、家具行业协会、家具企业的合作,创建了“三依托四阶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与赣州市环保局、环保企业合作,创建了“四段递进,项目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与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创建了“二线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通信技术专业与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通过共建3G学院的形式,创建了“三融合一分享”人才培养模式;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与中锐教育集团合作共建“中锐汽车学院”,创建了“一主线三联动四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各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我校专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三)实施人才强校,重视师资培养

学校积极推动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内培外引双向并重的措施,迅速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和水平,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已建成一支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565名,校外兼职(课)教师140, 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70人,占26.0%;具有博士学历(学位)的教师9人,占1.4%;硕士学位的教师262人,比例达40.1%,双师型教师379人。学校实施高水平、高技能人才工程,出台了《关于紧缺性人才的引进办法》、《关于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的引进办法》,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进省级以上重点学科或新兴学科带头人以及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并对教师提升学历给予经费支持,鼓励教师到行业内一流高校对口专业攻读硕士和博士,鼓励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推动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目前,学校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6名,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名,省级特殊津贴获得者2名,江西省“百千万”人才1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4名。学校双师型教师建设计划,出台了《关于教师下企业实习管理办法》,建立了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制度。要求教师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到校企合作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并且每年不少于一个月。目前,学校专任教师80%以上都到过行业、企业实习锻炼,专任教师的“双师”比例保持在60%以上。学校搭建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平台,分别开展“教学质量年”、“师德师风建设年”、“管理提升年”、“职业能力提升年”活动,教师的职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四)完善实训条件,保障实践教学

   学院重视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为满足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升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按照“整体规划、突出重点、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的原则,多方合作,多举措共建,大力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十二五”期间,学校争取省级示范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和实训基地项目、省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中心项目建设资金共计3590万元;学校投入实验室建设资金2000万元,校企合作企业投入1500万元,累计投入实验实训室建设资金达6290万元,重点加强了林业技术、园林工程、家具与室内设计、环境监测、资产评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向)、通讯技术、汽车运用技术等专业的实验实训室建设。学校现已建成校内实验实训室110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189.51万元。建成生物技术中心(花卉实训基地)、600多种植物的校园树木园、占地10多万亩的实验实训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家具生产实训基地、家具设计与工程实训中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实训中心、生态科教馆、通讯技术实训中心、林木良种繁育基地、环境工程中水回用实训中心、园林工程施工实训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17个综合性实训基地。建成32“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同时,依托江西林业职业教育集团,还建立了161个校外实训基地,为强化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

学院一直将课程建设作为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以教师职业能力测评为抓手,优化职教课程体系。经过近年的努力现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林业局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共27门,并形成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梯度建设。

《家具生产技术》课程经过课程教学团队的努力,获得教育部2013年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称号;我校《木材加工技术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建设获得教育部行业指导职业院校专业改革与实践项目立项。《园林测量》、《林木种苗生产技术》等2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均已上线,在专业教学中较好地使用。近五年每年在校内开展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评选,已建成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0余门。在传统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学院尤其关注信息化课程的使用和开发。在2014年试运行的基础上,我校2015年引入尔雅课程等网络课程,在教学中将线上课程纳入新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行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教学,选修课程以线上学习为主的方式进行应用。同时,积极组织教师针对学校的重点特色课程进行网络课程开发的探索,网络教学资源不断丰富。

重视教材与学材的开发。在教师职业能力测评工作基础上,加强校本实用性教材的开发,近五年新开发校内实用性教材80余部,并已经在使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评价。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重点,强化课程建设与改革。积极探索“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等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以证代考”、“以赛促考”,近几年来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明显提高,2015年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95%以上。学校在国家级、省级各类竞赛中取得的成绩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均名列前六位,其中2014年我校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综合成绩位列全省第一,2015年我院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获奖数量、质量居全省前列,在各类省级技能竞赛中我院学子获得奖项137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0余项;2016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继续实施“全天候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即结合各专业的工作室的建设及运行,各专业根据技能点,每学期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12项专业强化培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六)重视就业教育,提高就业质量

  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就业创业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来重视。学校早在2009年开始谋划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并于2010年搭建大学生创业园,2015年改建了1200㎡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组建一批创业师资,经过5年为学生提供全程化、全员化、个性化的创业服务的艰难探索,砥砺出了五个特色:一套完整的机制、一支雄厚的师资队伍、一个广阔的实践平台、一系列创业活动、一大批创业成果。创业园经营几年来,有五家公司已经走出校园成功创业,有六家公司已经在创业园园区内实现创业赢利过万元,有四家公司创业的作品分别获得国家、省级和市级专业奖。例如:大地测绘总经理张胜超已成功孵化,在赣州市成立了天博测绘,并获得江西省就业创业先进个人;蓝翔设计总经理陈忠峰已在南康市成立海悦家具,年销售额1800万。根据麦可思公司进行的就业创业数据分析,我校2015届毕业生创业率5.3%,大大高于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平均创业率。

自省级示范性院校建设以来,学校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并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趋势。2014年,学校就业工作获全国高校就业典型工作50强。根据麦可思公司统计调查,20159月份我校的就业率达94.1%,专业对口就业率为58%,用人单位对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持“满意或基本满意”的达 86%

(七)强化学生管理,实现文化育人

学院重视学生管理,全方位提供学生服务。首先重视思想引导。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重视生活向导。通过入学教育、校园安全教育等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坚持学业督导。通过“学长辅导员”、高低年级学生“结对子”、学习兴趣小组等多种方式提供学业上的督导和支持。开展心理疏导。通过互联网、飞信、微信、微博、校报、电话热线、辅导报告、校园BBS、QQ等形式,传播心理健康知识,解决学生在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人格发展、情绪调节和求职择业等方面遇到的困惑疑虑,并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积极的疏导。通过辅导员课程化提高辅导员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服务能力,学生管理工作成绩突出。

坚持文化育人理念,坚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生态文化育人作为学生素质培养的两个核心。积极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继承学院长期以来形成的“坚韧不拔、艰苦奋斗”传统,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结合时代特点和自身专业特色,将生态文明校园建设作为文化育人重要抓手,着力推进绿色校园建设、生态标志文化建设和生态文化场馆建设,面向社会积极开展生态科普教育。学院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魅力校园、江西省环保教育基地,江西省森林校园、江西省第十二届文明单位等殊荣,提升了社会美誉度。

三、社会服务情况

(一)重视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

学校始终高度重视“产学研用”相结合,充分发挥江西林业职业教育集团优势,通过校政行企合作,共建共享实验室、研究基地等资源,加强校企协同创新,建立了科研考核制度,全员纳入科研考核范围鼓励教师结合专业研究方向,利用企业平台参与企业科技研究,结合企业发展需要推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助推行业和企业发展。 “十二五”期间,学校获得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380万元,获得江西省重大科技专项,开创了江西高职立项的先河,学校科研工作水平跨入了江西高职院校领先行列。同时,学校师生积极投入到全省造林绿化工程、绿色城乡建设工程、森林资源调查评估、园林植物花卉推广、城镇绿化设计施工、家具新产品研发推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环境评价服务等社会服务领域,扩大了学校社会影响力。学校秉承开放办学的思想,积极鼓励开展“校中厂、厂中校”的办学模式,为学校开展社会服务创造良好平台。“校中厂”模式的江西美和家居有限公司、江西榕景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江西北斗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等公司均由我校教师创办,通过创建科技服务平台,以校内外基地和实体为依托,在满足学生实训实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同时吸引校企合作企业,整合相关技术资源,提高技术服务范围和质量。仅2015年,学校开展了井冈山、安福县、广昌县等有害生物普查、赣县油茶产业规划、泰和天湖山林区植被调查、赣南杉树等乡土树种培育、花卉育苗技术、油茶等经济林栽培、家具生产技术、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技术服务40余项,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产值达465万元,在地方相关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3A级风景区,学校免费对外开放,接待各地游客,仅生态科教馆,每年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为地方生态文明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开展社会培训,培养技术人才

学院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鼓励高等职业院校利用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开展针对行业、企业、社区的行业培训。在省林业厅密切关心、各市、县(区)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我省林业行业现状,切合学院实际,以行业服务为抓手,以科学发展为导向,以理论结合实践教学为载体,以管理提升为目标,积极开展针对行业、企业、社区的行业培训,年均各种形式的社会培训达10000余人次。

   学校依托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25个工种的初、中、高、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年鉴定人次达500余人次,为地方技术人员培养与鉴定提供较好的服务。

四、学校发展方向及改进计划

   学校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2020学院主要办学指标、综合实力进入全国林业职业院校和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学院主导的江西林业职业教育集团成为国家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基本实现建设全国一流林业职业院校奋斗目标,为学院未来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这一发展方向,重点需要进行下几方面的改进:

(一)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办学层次

学院招生专业应根据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整,使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重视重点专业与专业群的建设,使办学更具特色。加强学院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层次,适当减少五年制高职的比例,保持高职比例相对稳定、合理。

(二)进一步调整师资队伍结构,提高队伍质量

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高水平的“双师型”人才、复合型的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内培外引,坚持“高标准选拔、多渠道培养”原则,全力打造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进一步提升教师“双师”素质,以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和学院示范后持续发展需要。

(三)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激发职教办学活力

持续推进校企、校政、校行及校校合作育人,完善江西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工作机制,以百强企业进校园为目标,强化校企合作,促进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
【打印正文】
点击展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