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建设实施方案
(一)信息化发展战略定位和愿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要求,以网络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平台建设为支撑,突出教学科研信息化和管理服务信息化两条主线,以新信息技术应用和数字校园建设为核心,以资源建设、应用深化、跨平台移动接入建设为重点,以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为保障,立足现实,科学规划,建立规范的服务体系、统一的标准体系、严密的安全体系,实现教育资源信息化、教学手段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信息化、数字校园效益最大化,有计划、分步骤逐步建设成为示范性智慧校园和教育信息化高地,支撑与推动我校成为全国一流林业职业院校。
(二)数字校园建设目标
围绕建网、建库、建平台、建队伍、建机制,以基础设施完善为支撑,以应用系统和教学科研资源建设为重点,结合学校生态、林业特色优势和实际情况,加强学校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科研水平提升,增强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全面加强资源建设,大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相融合,提高师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能力素养;通过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信息系统间、校企间的协作共享机制,显著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建设体现行业发展趋势,满足移动学习新需求,数据共享、特色鲜明的具备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通用性、共享性、生态性的教学资源中心;通过建设信息化公共平台、提升队伍能力、创新体制机制,解决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问题,实现学校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信息化软硬件和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和需求分析
1、数字校园实验建设软硬件条件
学院拥有网络出口带宽500M,网络采用三层架构,实现了上网认证、上网行为管理,保证了网络安全可控;还建有“一卡通”专用网络一个,校园大部区域已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建有符合国家B类机房标准的中心机房一个,拥有各类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50多台,实现了服务器的统一规范管理;学院各部门大多已建成应用相关业务管理系统,实现管理的信息化、科学规范化,如办公OA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图书借阅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园监控系统等;学院建有精品课平台,已发布校级以上精品课程60多门,提供了大量的视频教学资源;还开通了尔雅课程平台,开放了210门网络课程;10余门专业课程应用了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专业资源建设已经具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资源结构框架、岗位标准、部分课程资源等一些的阶段性建设成果。
2、数字校园建设队伍条件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人员结构合理的数字校园建设技术队伍,经历承担了学校机房的标准化改扩建、一卡通项目的方案设计、施工等大量项目任务,具有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为了更好的建设数字化校园,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组织设计与分工协作,以行业权威担纲首席顾问,学校成立了一个由学校、企业、协会等各方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成立了实验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3、存在的问题
(1)校园网络出口带宽500M略显不足,无线网络覆盖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等区域,需进一步扩大范围和统一管理;网络建设缺乏全局、长远规划,存在网络拓扑结构不合理,网络线路凌乱,网络带宽分布不均匀情况。
(2)信息化平台建设分散、且平台使用技术、安全性参差不齐,缺少统一规划。统一认证和管理平台仍需完善,数据共享仍需加强。日常管理、监督、服务的信息化水平不高,设备重复采购、闲置浪费的现象依然存在,影响生态校园、绿色节能校园建设。
(3)应用管理系统众多,存在数据不兼容,开发技术众多,有C/S、B/S等多种架构系统等问题;且部分应用管理系统使用时间久,安全性不高,出现安全漏洞;各系统移动版建设滞后。
(4)教学、科研信息化还停留在资源共享层面上,教学方式需要深层次变革。逐步从传统课堂的单向灌输,发展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性、终身学习,实现慕课(MOOC)、在线教学等翻转课堂等新模式。
(5)教学资源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结合不够紧密,教学过程中急需又实用的资源研制不够。简单问题的解释性、观看性教学资源量过多,资源没有很好的集成,达不到通过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有效自主学习的目的。校企合作育人联系不紧密,现有的实验实训课程与企业实际应用有所差距,达不到企业实际要求,职业技能训练的虚拟仿真实践平台仍需大力建设。
4、数字校园实验建设需求分析
根据学校目前信息化建设基本现状及发展需要,学校拟积极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管理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师生服务工程建设。预计2019年底,基本建成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相适应的,技术先进、安全稳定、有学校特色的信息化校园。
(1)数字化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需求:拓展校园网出口带宽,目前学校网络出口带宽只有电信的500M和CERNET的4M出口,访问高峰期经常出现带宽不足现象,拟提升出口总带宽至1000M,进行全校范围信息点检测,合理分配带宽、更新老化设备,以提升网络速度,实现上网安全可控、可管。
(2)数字校园基础服务平台优化需求:构建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共享、统一的权限控制、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的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在此基础上整合现有办公OA系统、教务管理、校园一卡通、资产管理等系统,实现统一数据共享平台、统一身份认证,消除“信息孤岛”,以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水平,服务学校的教学科研与管理。
(3)教学资源中心建设需求:以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实践训练,需要具有高仿真、易操作、多组合的智能化、开放性学习平台,具备针对不同使用者的资源检索、学习方案推送、在线学习、讨论互动、监测评价等功能,实现做中学与学中做的教学支撑,实现岗位竞争能力与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并重;建设在线教学与资源共享平台,围绕学校重点、特色专业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应包括自主制作的图片、动画和视频课件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网络教学活动,引进模拟仿真课件,保证教学资源在网络上的开放共享;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表现资源的优势,进行个性化搭建课程、组织教学,实现辅教需要。同时,学生可以开展自主学习和自我测评,能够对线上与线下学习过程进行管理与服务,方便学生自主学习,能够满足个性化学习,实现辅学需要。
(4)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需求:健全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依托国家支持的产教融合项目和创新行动计划建设,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积极加强“政校行企”多方在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上的合作,既促进学院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也充分考虑行业企业员工需求,能够为行业企业员工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培训提供支持,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5)移动校园服务平台建设需求:适应当前移动终端设备日益丰富普及的环境,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快速便捷的移动学习的需要,能够支持各类不同的移动终端设备。建设校园移动服务平台,实现办公、教学、图书馆、校园卡相关服务查询与办理,以及校园新闻与宣传的移动客户端推送。
(四)实验重点任务和进度安排
1、实验重点任务
(1)完善数字校园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
完善校园基础服务平台,扩充网络带宽流量至1000 M,同时实现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整合现有办公OA系统、教务管理、校园一卡通、资产管理等系统,新建和完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进一步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管理、公共数据管理、个性化信息门户集成、运行状态监控、管理信息化流程化等;同时完成校园移动服务平台建设。
(2)开发基于云技术的教学资源中心
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库,积极充实网络课程。计划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建设林业技术、园林技术等重点专业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5个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0门。以结构化课程为骨架,打造统一的、弹性的、可扩展的动态云数据中心,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建成部署在云端的集在线教学系统、网络学习资源和用户学习三位一体的教学资源中心,为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交流互动提供支撑。老师可实现“翻转课堂”、“MOOC”、在线直播点播教学,制作发布微课程等功能,学生可实现校内学习、校外实习实训和毕业后终身学习。
(3)开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发展”的校企协同平台
开发工学结合的教学平台,促进校企协同育人。以行业企业用人需求为教学依据,以新技术更新为学习热点,打通行业企业与学校的无形壁垒,使职业教学(知识点)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技能点)相匹配,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及接口、校企联合信息化远程教育系统,为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仿真实训中心提供支撑方案。利用开放式集成的教学资源中心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利用虚拟仿真实训模拟实际生产操作;利用校企联合信息化远程教育系统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环境的实时切换和交互,把企业真实的生产状况接入课堂,由企业专家在企业现场完成教学工作。
开发校企协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高管理效率。将校企之间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业务处理流程集成到一个智能简便、安全高效的软件平台上进行处理,使学校成员及企业成员实时协同工作,及时在线沟通,更加高效率地解决资源共享、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校企合作培养、职业技能鉴定、联合招生、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就业服务、企业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等老大难问题,提供真正实现校企充分融合发展的得力工具,实现信息化促进职教更大发展的目标。
打造 “互联网+产业链”产教融合服务运营中心,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以江西省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合作办学为纽带,在建设产教合作平台的同时,打造重点专业“互联网+产业链”服务运营中心,使信息化技术与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在教学、实训、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等过程深度融合。通过校企业深度合作,面向地方重点发展产业,提高专业的技术协同创新能力,促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
(4)搭建教育信息化师资培训管理平台
通过政策引导、培训讲座或学术会议、开展信息化教学大赛等方式督促教师树立信息化教学的思想,更新育人理念,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将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教学中。建立师资培养培训管理平台,实现教师成长实时动态记录;提供海量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资源,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促进教师成长。
2、进度安排
(1)前期准备及基础筹备阶段:2016年8月-2016年12月
组建项目机构和团队,完成平台的整体需求调研及平台设计相关要素的梳理,进行顶层的架构设计和技术选型。
(2)建设阶段:2017年1月-2018年12月
将学校现有各种资源和平台进行整理;完成基础服务平台、教学资源中心、校企协同平台、教育信息化师资培训管理平台技术方案的整体设计、开发和部署;完成校园移动服务平台建设。
(3)推广试用与继续完善阶段:2019年1月-2018年6月
联网开放运行,在校内外联合推广使用,并向合作开发企业、学校紧密合作企业推广使用。同时,对试用情况进行跟踪反馈,不断改进与完善。
(4)正式推广使用与验收阶段:2019年7月-2019年12月
完成试用调试正式推广使用,建立持续发展运营团队,进行多渠道的推广使用,同时提请上级主管部门验收。
(五)机制创新和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行业权威担纲首席顾问,组建融合“政府、学校、企业、协会”各方专家的专家组,成立实验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织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跨区域参与平台开发与建设,组建项目工作办公室具体协调项目建设中各项工作。
2、经费保障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与运营专项资金支持的基础上,依托国家支持的产教融合项目和创新行动计划建设资金,同时申请地方提升办学水平专项资金,引入运营商、合作方资金,多渠道筹集建设经费。
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项目预算 单位:万元
建设内容 | 2016 年度 | 2017 年度 | 2018 年度 | 2019 年度 | 合计 |
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 | 177 | 350 | 350 | 350 | 1227 |
教学资源中心 | 10 | 130 | 150 | 100 | 390 |
校企协同平台 | 20 | 160 | 200 | 50 | 400 |
师资培训管理平台 | 10 | 50 | 50 | 30 | 140 |
3、制度保障
完善的制度是项目建设稳健运行的前提,项目将从职责分工、项目建设管理制度、项目建设进度监控、项目绩效考核等方面建立严格完善的机制体系。
(六)预期成效
1、提高学校数字化建设水平
项目将推动形成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提高学校信息化教学与管理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工作流程,为学校教学科研与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2、推动教学创新
项目将极大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学习、自主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与创新,强化其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推动校企合作
项目将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创新发展,更好地为行业服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